40009-06806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

08:00-24:00

院校汇总 专业大全 地区筛选 简章查询 历年真题-答案

教育部发布会: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

在职研究生快讯:

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西部全面振兴大局,影响着我国高质量发展全局。12月27日,教育部举行“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围绕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情况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跟教育小微一起去现场看一看——

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总体情况如何?跟教育小微一起来听吴岩司长的介绍——

中西部发展事关国家发展整体水平,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进程。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西部全面振兴大局,影响着我国高质量发展全局。党中央高度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相关文件。

近年来,教育部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重要指示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战略实践,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政治任务,积极调整优化区域高等教育战略布局、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中西部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师生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抓统筹,汇资源

一是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自2012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程以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为目标,以“填平补齐”为原则,重点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办学措施和信息化建设,累计支持173所中西部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0余项。“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7亿元。

二是实施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2013年起,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中西部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持1所地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一省一校”和“一校一案”,引导各高校合理定位,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当地、服务当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每年每校由中央财政支持约1亿元。2018年,该项工作正式转为部省合建机制。

三是实施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工作。“十三五”以来,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大型企业、地方政府深入开展共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工作,新增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共建促使中西部高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土地、编制等支持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经费大幅增长,总计超500亿元,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共建带动中西部各地政府投入建设资金超190亿元。

四是实施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工作。积极开展119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东部高水平地方高校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工作,实现了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通过对口支援,我部单独划拨定向单招博士指标4507个、硕士指标1522个,为受援高校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开通绿色通道,极大提高了西部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和内涵式发展水平,实现了招生规模、科研经费、学位授予点数量等办学指标的快速增长。

二、抓基础,优结构

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西部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万余个,增设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粮食工程、藏药学、资源勘查工程、边防管理等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急需紧缺专业。

二是提升高校课程质量。面向西部高校提供近14万门慕课及小规模订制课程服务,帮助西部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超200万门次,打造出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联盟创立的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模式,以1个名师引领共建共享1门慕课,跨区域协同M所高校建设混合式课程,使N个学生受益。如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员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与相聚超过4000公里的喀什大学共同组成教学团队,用线上同步课程、线下辅导加针对性补课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学期《无机化学》的授课,尽管课程难度加大,但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自2015年起,喀什大学陆续引入线上课程,至今已开放通识教育线上课程近2000门次,极大的改善了学校通识课程资源和师资缺乏的局面。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口支援共选派900余名干部到中西部高校挂职工作,选派9700余名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受援高校开展实地授课、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中西部高校共选派3800多名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挂职锻炼、8800多名教师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如清华大学在对口支援青海大学过程中,接力推荐4位专家担任青海大学校长,带去了最新办学理念和治校方法。同时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团队式精准化对口支援,为促进青海大学的快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三、抓重点,补短板

一是开展定向医学生培养。加强中西部卫生健康人才供给,推进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提前批次招生等方式,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上得来”。形成了“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保证了能“用得上”。基本实现了定向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已为中西部22个省份3万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了7万余名定向医学生,确保“下得去”。如遵义医科大学已累计招收培养了2147名定向生,700余名毕业生全部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实现了毕业生100%履约、100%入编、100%落实待遇的“三个百分百”的好成绩,其中更有16人已经担任乡镇卫生院正副院长职务,为贵州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充分利用东部师资与技术优势,赋能教育、连接东西,促进东西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先后组织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12个联盟组织和单位,向西部高校开放课程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截至目前,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课开展教学,占西部高校97.3%,学生参与学习达1.63亿人次。指导慕课联盟联席会等通过建立“百人讲师团”巡回宣讲、开展慕课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等形式,培训西部高校教师达140万人次,有力提升了西部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造血”功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为中西部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力支撑中西部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人才振兴,有力保障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

一是推动文件精神落实落地。将抓落实作为2022年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工作主轴,进一步贯彻落实任务分工方案,召开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推进会,面向各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再部署再推进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

二是推动集群发展。一方面,推高校集群,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带动引领西北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建专业集群,引导中西部高校聚焦区域发展急需,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三是建设战略平台。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科研、人才资源。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对口支援对接平台,精准实施对口支援。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

四是全面启动省部共建2.0。加强与中西部省份开展共建地方高校工作,强化任务牵引、实质支持、动态调整,推动省部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地方和学校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新进展?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探索与实践

中山大学校长、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长 高松

联盟成立于2013年,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13-2015年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推进通识课程的慕课西行,表现为“普遍性、解决救急”;2015年到现在为第二阶段,逐步向专业课程拓展,主要是以共享名师课堂为载体,以开课团队和选课团队紧密合作为关键,带有量身打造、精准合作的特征。

联盟主要通过“四个聚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聚焦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构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先进理念、优秀文化等多维一体的跨校跨区域教学信息化新生态。二是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扎实推进通识课程协同教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课程协同教学的4种新范式。三是聚焦一流本科教学质量目标,协同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与规范管理,构建高标准的教学质量治理体系。四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现高校的立德树人与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家国情怀相统一。

8年来,联盟共享课程平台提供8000余门共享学分课程,西部地区近670所高校参与线上学习,学生总人次达到3340万。帮助西部地区近400所高校应用线上优质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各类教师培训近4.5万场次,参与教师超过26万人次。

青海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青海省教育厅

自2001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先后确定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14所部属高校对口支援青海高校,20年来,在教育部和对口支援高校的倾情倾力支持下,青海高校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促进了青海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助力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普通本专科生培养规模从1.8万人增长到7.4万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从70多人增长到7300多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二是助力学科专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江源生态”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从无到有,达到109个,实现了青海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覆盖。三是助力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快。通过对口支援,青海高校获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4个院士工作站,40余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20人增长到884人。四是助力科学研究水平明显增强。通过对口支援高校的精准帮扶,青海高校获批8个“国字号”科研平台、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的科研经费从2000万元增长到4亿元,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五是助力青海大学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从一所西部普通高校,成长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连续实现了学校发展的“三级跳”。

培养健康乡村守护者

遵义医科大学

遵义医科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高校,于2010年开始培养定向全科医学生,10余年来,探索形成了“医教、校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培养扎根基层的健康乡村守护者,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人才活力。

一是医教协同,下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先手棋。构建以基层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学校-医院-全科基地的“三协同”。二是校地协同,扭住全科医学人才使用的牛鼻子。提出“县域招生、属地就业”遵医模式;与政府协同提出激励办法,学生住培期间享受“单位人”待遇,基层服务期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工作后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等,同时实施黔医攀登计划,可在职攻读同等学力研究生,保障学生“下得去、留得住、有发展”。三是家校协同,铺就全科医学生励志助学的新路子。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成立全科医学圆梦成才基金,建立辅导员常态化联系家长机制,实施导师制,关爱学生成长。

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700名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服务,其服务点覆盖了全省86%的县区市。实现了毕业生100%履约、100%入编、100%落实待遇的“三个百分百”。

关键词:
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快讯在职考研

上一篇:教育部举办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视频培训

下一篇:教育部召开2022年研考组考防疫工作专项视频调度会

快捷报名

更多
姓  名:

联系方式:

意向专业:

最新文章

更多